
陳虹指出:本澳的濫藥呈現持續隱蔽化的情況,吸毒者更多地選擇在自己家、朋友家或酒店吸毒,增加了偵查的難度。近日,本澳大學生吸食大麻後懷疑不適,到山頂醫院求診,揭發至少與另外4名本地大學生涉嫌吸毒和販毒。事件反映出青年人對吸毒販毒缺乏警惕性,容易受到誘惑而犯錯。近年社工局一直積極在各中小學、大專院校和社區進行禁毒宣傳及教育,與外展機構合作開展預防濫藥工作,透過健康生活教育園地、「禁毒資訊站」、濫藥青少年輔導精要手冊課程等不同渠道,提高公眾的禁毒意識。禁毒防毒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社會工程,在現有良好基礎上,如何在源頭上打擊販毒集團,及時發現並幫助成癮者戒毒,開展更廣泛的宣傳教育,有賴各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加強合作,創新工作方式,牢築禁毒「防火牆」,深化禁毒成效,創造無毒環境。
近年本澳跨境吸毒和跨境販毒的事件屢見不鮮,嚴重危害本澳的公共安全和社會利益。其中,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來澳販毒的問題尤其值得當局關注。販毒集團把澳門作為中轉站,利誘鄰近地區的青少年為他們運毒,今年就曾有利用13歲香港女學生運毒來澳的案件。澳門毒品犯罪刑罰較鄰近地區低,而且採處刑罰或科罰金的做法。
當局於2016年對17/2009號法律《禁止不法生產、販賣和吸食麻醉藥品及精神藥物》進行了修訂,集中提升了販毒、吸毒的刑罰,現在兩年過去了,新《禁毒法》的成效如何,值得跟進和檢討,特別在遏制跨境販毒方面,更應加大力度。
為此,她提出下列質詢
一、本澳毒品犯罪呈現隱蔽化、低齡化、毒品新型化、犯罪智能化等特點,青少年是特別容易受影響的一群,當局在青少年禁毒防毒工作上有何創新舉措?在外地就讀的澳門學生更容易接觸到毒品訊息,當局如何對他們開展宣傳教育?
二、澳門與外地連接的口岸不斷增加,每年來往澳門的旅客已突破3000萬人次,各大口岸的緝毒任務十分繁重,毒品來源愈來愈複雜及難於控制,面對愈趨嚴重的跨境販毒,當局有何應對措施?現行《禁毒法》的販毒刑期有沒有修訂及提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