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陳虹促優化兒童早期療育服務

[濠江日報] 2018.7.13

【特訊】議員陳虹議程前發言指,發展遲緩幼兒一般要經過輪候、評估、報告及轉介服務等過程,為了把握兒童黃金療育期及確保評估的參考價值,建議當局盡快優化從接個案到發出綜合評估報告的整個程序,對患有發展遲緩高風險疾病的兒童,須持續監控和跟進他們的發展問題,並給予適切有效的治療支援。
陳虹表示,2016年6月兒童綜合評估中心成立,當局表示「兒童接受評估的輪候時間由過往一年縮短到一個月」,並承諾能在「八個星期內完成評估」。然而,有家長反映評估完成時間遠遠超過承諾時間,「八個星期內」僅是完成各項單獨的評估,並不包括經轉介後輪候評估的時間及各單項評估完成後等待綜合報告的時間。
據了解,一般個案經衞生中心轉介至兒評中心後,需等待一至兩個月才由兒科醫生進行初診,及後需再等一至三個月才能開始第一項評估。完成各單獨項目的評估後,家長最少還要等兩至三個月才能取得綜合報告,然後才能輪候治療,有家長等待超過六個月。但對於發展遲緩的兒童,零至三歲是接受早期療育的黃金期,由「兒評中心」接個案到發出綜合報告需時半年或以上,再加上發現、輪候治療的時間,往往已錯過了早療的黃金期。一些被診斷為聽力障礙或語言發展遲緩的個案,目前亦無完整的轉介、聯合門診或長期監管等配套跟進措施,家長在兒童出現顯著遲緩特徵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求診,大大影響了治療效果。
她認為,發展遲緩幼兒一般要經過輪候、評估、報告及轉介服務等過程,為了把握兒童黃金療育期及確保評估的參考價值,建議當局盡快優化從接個案到發出綜合評估報告的整個程序,對患有發展遲緩高風險疾病的兒童,須持續監控和跟進他們的發展問題,並給予適切有效的治療支援。同時希望當局與民間機構充分合作,善用民間機構現有的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語言治療師,發揮民間機構及時性、靈活性、高效性的優勢,為有需要的小朋友提供及時、具針對性的治療,並加强「早發現、早治療」的宣傳教育,提高兒童早療服務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