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議員陳虹提出口頭質詢稱,氹仔客運碼頭於2017年6月1日正式啟用,碼頭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造價達38億元,每日最多可以處理40萬旅客。但是,氹仔客運碼頭營運至今,出入境旅客人次相對較少,令人有“大材少用”之感。

擴充氹仔客運碼頭的功能大有研究空間,能否把其中一部份闢作其它用途,值得當局和社會思考。澳門機場2018年旅客量突破826萬人次,航班量超過6.5萬架次,分別比2017年同期增加15%和12%。為配合機場未來的發展以及旅客量持續上升,澳門國際機場已於2018年底展開客運大樓南面擴建設計及建造工程,以增加客運大樓的旅客候機空間。 從發展趨勢來看,澳門機場需要更大的空間供航機和旅客使用。因此,實現氹仔客運碼頭多元運作,提升碼頭建築物的利用率,有待當局作出長遠規劃。
為此,她提出下列質詢:
1.氹仔客運碼頭的使用率偏低,現時的情況如何?
2.面對取道海路入境的旅客人數的下降,尤其氹仔客運碼頭受各方因素影響較大,當局對氹仔客運碼頭會不會有新的定位和規劃?有何措施吸引更多遊客通過氹仔客運碼頭入境澳門?
3.如何提升氹仔碼頭建築物的利用率?澳門國際機場與氹仔客運碼頭毗鄰,有意見認為可以研究開放碼頭部份地方予機場使用,當局對此會否作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