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培訓中葡雙語及旅遊業人才 陳虹倡粵澳合作辦學

[澳門日報] 2019.3.6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各灣區城市必須發揮各自的教育優勢,培養助力灣區建設的人才。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陳虹提案建議,澳門建設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在廣東建設粵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並提供寄宿服務,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粵供硬體澳予軟件
陳虹表示,澳門面積小,教育空間缺乏,學校規模不大,一定程度局限了培養人才。澳門與葡語系國家關係密切,中葡雙語人才儲備充足,可成為培養中葡雙語人才的重要基地,助力國家推進“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澳門回歸近廿年來,累積了豐富的旅遊教育和發展經驗,可為大灣區打造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旅遊教育基地。
她建議,可通過粵澳高校合作辦學,粵提供辦學“硬體”——校舍及科研基地、澳門提供辦學“軟體”——師資及實習機會,合作落實把澳門建設成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及旅遊教育基地。具體選址可考慮在橫琴,因該處有地緣優勢,人員流動暢通,具備合作辦學的充分條件。
內地澳生遇兩困難
陳虹稱,澳門學生在內地升讀中小學要面對兩個困難。一個是語言,有些學生因不適應普通話教學而返回澳門,父母不得不放棄工作跟隨回流。另一困難是,保送是澳門學子升讀內地高校的重要途徑,現在內地就讀的澳門子弟不能透過港澳保送升讀內地高校。
她認為,應逐步提升澳門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為學生消除語言障礙創設條件。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課程設置必須融合粵港澳課程的特點,並且三方都能互認。在保送升大方面,要研究能否把在內地就讀的澳門學生納入保送範圍,加強港澳子弟學校的吸引力。
內企港澳辦招聘展
陳虹表示,祖國龐大、創新的就業空間,能夠成就港澳青年人的夢想,讓他們學以致用,發揮所長。建議可邀請大灣區城市和其他省市的企業,到港澳舉辦人才博覽會和招聘展等,讓港澳居民知悉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發展需要哪些專業人才,讓有意前往大灣區發展的大學生及居民預先裝備自己,甚或可通過招聘展的即場面試獲得工作機會,省卻親身到內地求職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