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議員陳虹指出,本澳食品標籤制度不完善,食品安全標準比起國際標準仍相對較低,市民對供澳食品的安全存有很大疑慮,同時相關的法律法規沿用多年,早已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她促請政府盡快作出檢討,並研究修法,以規範各類食品標籤,同時進一步完善食安法及相關法例中的食品安全標準,加強檢測力度,及時公佈有關訊息,讓市民食得安心。
她認為,儘管本澳有日常入口檢驗檢疫監察制度,民署也持續檢測其他日本產食品的輻射水平,且列作食安中心常規檢測項目之中,至今所有樣本的檢測結果未見異常,但是,因為進入澳門的日本食品種類不斷增加,加上本澳食品標籤制度不完善,食品安全標準比起國際標準仍相對較低,市民對供澳食品的安全,尤其對日本食品的安全存有很大疑慮。而《訂定供應予消費者之熟食產品標籤所應該遵守之條件》已沿用25年,早已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現時本澳對食品中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檢查標準亦仍未出台,她希望當局盡快作出檢討,並研究修法,以規範各類食品標籤,並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保護法》及相關法例中的食品安全標準,加強檢測力度,及時公佈有關訊息,讓市民食得安心。
此外,本澳網購食品安全備受社會關注,但由於不合標準的食品通過網購、代購流入本澳的情況實在難以進行有效監管,故為了更好地加強食品安全,她建議當局將本澳《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最高限量》的標準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甚至高於國際標準,並希望當局盡快修法加強網購和跨境代購的監管,加強宣傳教育,強化業界和市民的食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