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陳虹冀修改食品法規

[澳門日報] 2017.5.16

【本報消息】立法議員陳虹關注有疑似受輻射汙染的日本食品在澳減價促銷,她向當局提出書面質詢,指已沿用廿五年的《訂定供應予消費者之熟食產品標籤所應該遵守之條件》法令會否作出檢討,並研究修法,以規範各類食品標籤,以及現有《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最高限量》法規是否與國際一致?
陳虹指出,早前日本輻射食品疑透過貼中文標籤及其他渠道逃避監管,進入內地市場,並在電商,超市出售,本澳也有一款疑似受到輻射汙染的日本食品減價促銷,事件再一次引發對本澳食品安全檢測的討論。
檢測日本食品無異她表示,儘管本澳有日常入口檢驗檢疫監察制度,民署也持續檢測其他日本產食品的輻射水平,且列作食安中心常規檢測項目之中。至今所有樣本的檢測結果未見異常,但因為進入澳門的日本食品種類不斷增加,加上本澳食品標籤制度不完善,食品安全標準比起國際標準仍相對較低,居民對供澳食品的安全,尤其是日本食品的安全存有很大疑慮。
她向當局提出書面質詢,認為《訂定供應予消費者之熟食產品標籤所應該遵守之條件》的法令已沿用廿五年,已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局會否作出檢討,並研究修法,以規範各類食品標籤?
完善檢測監督食安另外,她質疑《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最高限量》行政法規的標準是否與國際標準一致。假如低於國際標準,當局會否考慮提升相關標準;她並要求當局交代在本澳食品的抽檢頻率、檢驗項目、檢測技術提升、信息發佈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完善本澳的食品檢測和安全監督制度,特別在網購食品的安全監管上,有何措施防止不合標準的食品流入本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