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陳虹:會否制訂教育投入恆常機制

[市民日報] 2019.5.22

【本報訊】立法議員陳虹指出,《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於2012年實施,旨在提升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和職業保障,從而建立一支高質素的教學人員隊伍。《私框》實施至今已有7年,私校教師在專業發展、薪酬福利等方面的保障較以往有顯著提高,教師受社會的重視程度也愈來愈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穩定性是推動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多年來,在特區政府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教師教育質量有明顯進步,為國家和「一國兩制」事業培育了不少優秀人才,成績有目共睹。為了令教師發揮更大的能動性,吸引更多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教師的職業保障和退休保障,令教師樂於從教,終身從教。
《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明確規定「在編製澳門特別行政區預算時,非高等教育被視為主要優先項目之一」,她非常認同。但是,現時本澳還未有教育投入恆常性機制,學校往往要因應政府的津貼來「睇?食飯」,不利於學校各個教育項目的穩定開展。
為此,她提出以下質詢:
1.非高等教育被視為特區政府財政預算主要優先項目之一,但卻一直有就教育投入制訂恆常性機制,這如何體現當局優先發展教育的理念?請問會不會制訂教育投入恆常性機制?
2.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資料顯示,OECD成員國和地區的教師,平均起點工資是人均GDP的95%至1.1倍,2018年澳門人均GDP接近67萬澳門元,本澳私校教師的工資比人均GDP要低,未達OECD平均水平。內地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確提出要保障教師工資待遇,實現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同步調整。參考國際和內地標準,澳門私校教師薪酬仍有很大的上調空間,特區政府在這一方面有何思考?如何完善私校教師的在職和退休保障?
3.《私框》已實施七年,何時開展檢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