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在立法會回應議員陳虹及林玉鳳口頭質詢時表示,受離島醫院工程及私人工程影響,堆填區海泥量大增,澳門機場附近的堆填區有部分海泥"滿瀉",暫停運作1週,日後可能會對海泥設數量限制。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補充表示,當局將利用暫停運作的1星期時間,處理已積聚海泥,恢復運作後暫時限制一定數量,同時加大運輸能力,加強管理,下一階段會慢慢恢復正常情況。
立法會昨日舉行口頭質詢會議,議員陳虹及林玉鳳關注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對回收業支援措施及建築廢料堆填區飽和等環保問題。陳虹指,2019年澳門城市固體廢物量達55萬-噸,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每日為2.24公斤,較鄰近地區多個城市高,當局有何措施實現在2026年將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減少至1.48公斤的減廢目標?當局如何加強環保和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教育力度。林玉鳳指,2019年本地固體廢物回收率為16%,較上一年下降了5.3%,城市固體廢棄物總量年增5%,建築廢料堆填區日見飽和,促政府改善垃圾回收率下降問題,考慮加強對回收業的支援,發展本地循環再造產業。
列席會議的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澳門城市固體廢物量較多,一部分原因是訪澳旅客很多,去年本澳平均每日處理1570噸家居垃圾。至於建築廢料堆填區嚴重超負荷問題,羅立文透露,受離島醫院工程及私人工程影響,堆填區海泥量大增,澳門機場附近的建築廢料堆填區在兩星期前曾有部分海泥"滿瀉",情況令人擔心,政府隨即暫停堆填區運作1週,日後可能會對海泥設數量限制。
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補充表示,現已改變處理海泥方式,由直接堆在建築廢料堆填區,改為傾瀉入臨時坑,透過駁船運到海域拋泥區拋填,由於措施是臨時性,每日處理能力有限,一時間無法消化大量海泥,當局將利用暫停運作的1星期時間,處理已積聚海泥,恢復運作後暫時限制一定數量,同時加大運輸能力,加強管理,下一階段會慢慢恢復正常情況,呼籲大家不用擔心。
譚偉文稱,建築廢料篩選設施方面,第一期工程的選址土質改良工程將在今年底完成,及後馬上開展興建工作,預計一年至年半建好,全面投入將惰性拆建物篩選。現時每日垃圾收集量約1200噸,當局計劃未來在當中篩選約300噸可燃混合建築廢料,運往焚化中心焚化,減低堆填區壓力。此外,建築廢料堆填區內設有舊傢俬翻新中心,若收到不太壞的傢俬會翻新修復,提供給慈善團體及環保局轄下設施重用,未來亦希望推廣至政府各部門。
擬明年禁止輸入發泡膠餐盒
至於垃圾分類回收工作,譚偉文表示,現時設於街上的回收設施,只要有一人不按規定放置了有污跡的回收物,該設施的回收物就無法回收成功;當局從兩方面開展有關工作,一方面邀請高層大廈參與乾淨回收計劃,提高回收成功率,至今已邀請了170棟大廈參與;同時透過環保fun計劃及增加回收網絡,將環保氛圍推廣出去,讓大家共同參與乾淨回收。此外,透過綠色學校夥伴計劃,將環保意識帶進校園,目前已涵蓋本澳九成學生,希望與學校及社區共同推動垃圾分類回收,增加回收率。
其次,政府會從廚餘著手減廢,譚偉文指,廚餘佔本澳每日生活垃圾量約四成,工商業廚餘比例高於社區,有利於中央收集,2017年已構思推動在建築廢料堆填區興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初步設計及環評已"七七八八",爭取明年招標興建,預計第一期投產後每日可處理約二百噸廚餘,旁邊會同時建油脂廢水處理中心。此外,譚偉文表示,將分階段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計劃明年禁止輸入發泡膠餐盒,正著手諮詢相關部門意見,至於其他的餐具,當局亦會研究。
至於對回收業支援措施方面,譚偉文表示,回收業與環保局及政府是合作關係,共同推動回收工作,當局關注回收業運作情況,2018年底推出回收業設備及車輛資助計劃,並於去年延長一年,資助項目增加至29種,資助金額提升至300萬,讓回收業增加競爭力,為澳門貢獻更多。雖然去年回收紙等價格下降很多,但相信不會長期這麼低,當局亦會考慮其他扶持措施協助業界。
有議員關注膠袋收費工作成效,譚偉文表示,膠袋收費法律推出後,由商戶自行收取有關費用,認為對推動法律具積極作用,明白社會有不同聲音,質疑商戶從中獲益,政府思考構建一個平台,讓商戶將收取膠袋費用捐贈給予社會,早前有商戶將收取膠袋費捐贈給公益團體,涉及金額43萬,當局希望透過這些活動,消除市民對商戶的誤解,同時當局會向捐贈款項的商戶致送榮譽狀,以表彰商戶為環保做出貢獻。他稱,去年當局開展一項家居垃圾成份分析的研究,原計劃今年中進行第二次分析作為對比,但因疫情影響,考慮本澳經濟活動變化影響分析結果,故此將分析研究延後至年尾,若經濟恢復將馬上做,以便市民客觀了解膠袋收費工作成效。
譚偉文認同需要加強對環保宣傳,當局與旅遊局及旅遊業團體保持密切溝通,與博企每兩個月舉行例會,共同探討推動減廢工作,如推動博企減少樽裝水方面,對比2019年及2018年,六間博企減少1500萬個膠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