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前發言(2013年11月7日)
制訂社服發展規劃 壯大社服人資隊伍
陳虹議員
澳門社會工作由初期民間慈善宗教團體主力承擔,發展至現時主要透過特區政府與民間機構協作,“官資民辦”的服務模式,多年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澳門經濟發展,人口壽命延長,市民對兒童、青年、長者、家庭及社區、院舍等範疇的社服設施的需求越來越大,社會對本澳長期缺乏社會服務發展的長遠規劃頗有意見,指政府每年施政報告中在社服範疇的內容往往著眼於一些“濕碎”的具體工作列舉上,給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感覺。因此,做好社會服務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訂出長遠的人才培養政策甚具迫切性。本人認為,特區政府應配合社會發展需要,全面、深入地向市民和社服界收集意見,儘早制訂社會服務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的社服人才培養機制,促進澳門社會服務業的持續發展。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解決人資短缺、場地不足、租金昂貴等問題
早前,崔世安行政長官落區了解社會服務情況,社服團體紛紛表示,正面對人資短缺、場地不足、租金昂貴等問題,社工、特教老師、臨床心理學、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專業人才緊缺,智障人士家庭正面對“雙重老化”等問題。本人十分期望崔特首在2014年的施政方針中能在政策、措施和資源上解決民間社服機構面對的困難,特別是在資助制度等方面作具體規劃,加強與社服機構和前線人員的溝通,形成機制,協助解決各種困難。
二、加大社服人才培養
優質的社服專業團隊是社會服務業持續發展的關鍵。隨着社會服務需求增加及社服範疇專業分工精細化,未來社服人資需求將越加迫切。社工局局長容光耀表示未來兩年將有四十三個各類社服設施投入運作,經評估需一千二百多人,當中三百名為包括社工、護士、治療師在內的專業人才。本地高校僅設社工、護理兩科,語言、職業、物理治療師全靠“異地製造”,雖然社工局擬將與教青局商討增加特別奬學金名額,讓更多有志投身社服界的學子出外進修,學成後返澳工作,但是,短期內社會如何填補這一千二百多個社服人才空缺,這是當局急需籌劃和解決的。我認為,長遠來看,當局應以宏觀的視野規劃社會服務的人力資源發展,盡快建立長效的本地社服人才培養機制,並透過區域合作,加大本地人力資源培訓,吸引新人入行。
三、儘快制訂《社會工作者註冊制度》,穩定服務隊伍
沒有發展前景或沒有專業提升的工作,難以吸引有志之士投身社服界。現時澳門社服專業發展的前景並不明朗,當局應設法搭建社服人員的專業發展平台和完善職業保障。去年社工局完成了《社會工作者註冊制度》法案文本的公開諮詢工作,今年又透過社會工作委員會下設的“修訂社工註冊制度法律草案---專責小組”跟進相關的立法工作,據悉社工局將就此進行第二輪公開諮詢,以便能進一步完善法律框架文本,讓有關法律制度更切合社會發展實際需要,在提高社工專業形象的同時,保障社會服務使用者的權益。本人十分歡迎《社會工作者註冊制度》再次諮詢,希望有更多社會服務持份者和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凝聚共識,給社會工作者完善的職業保障和專業發展機會,全面提升社服素質和效能。《社會工作者註冊制度》何時提交立法會,如何落實執行,政府應向業界和市民公佈詳細規劃和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