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關鍵,青少年是澳門的未來,促進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對澳門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陳虹表示,個人比較關注青少年的品德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認為教育不能只依靠校園教育,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攜手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陳虹表示,回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非常關注青少年的教育,體現在○七年成功實踐十五年免費教育;增加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在二○一一年推出了《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二○一一至二○二○)》,為教育事業奠定未來十年的發展藍圖;在二○一二年訂定了《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為師資隊伍的建設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在二○一四年起逐步頒佈了《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行政法規,兩者均在有序推進。政府通過教育發展基金,協助各校發展,重視教師培訓。各所學校亦能善用資源,不斷改進教學水平和辦學條件,同時更加重視品德教育。
然而,社會急速發展,對學校的教育有一定衝擊。現時全澳整體就業率高,反而凸顯學生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學生對學業的自覺追求氛圍不夠濃厚,社會的功利心態也影響學生的價值觀,資訊科技急速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但判斷能力沒有同步提升,有部分學生甚至沉迷網絡世界,這些問題都給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挑戰。
培育學生自主學習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她坦言,以前的教育方式和現時大不相同,以往是單向灌輸知識,現在是互動式,傾向自主學習,比較重視能力的培養。以前每班學生人數較多,老師難以全面照顧,現在是小班教學,教師能照顧得比較周到,因應不同學生的情況,更能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社會不斷轉變,家庭變化,學生生活環境也隨之變化,加上學生吸收信息的途徑太多,更需要教師細心觀察和瞭解學生,除了教授書本知識,亦須輔導學生的思想問題。教師也要與時俱進,講課要符合學生的需求,想方設法引起學生興趣。
她指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社會要營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的環境,譬如賭場要遠離社區,淨化社區環境,形成閱讀氛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盡快推行家庭友善政策,平衡員工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等;家長要抽出時間多瞭解子女,做好榜樣,加強親子互動;學校要堅持教書與育人並重的方針;青少年要盡好學習的責任,德、智、體、美、勞都要重視,不可偏廢。
加強交流拓展視野
內地與澳門青少年交流方面,她稱,目前澳門青少年教育與內地的合作主要在活動,如比賽、參訪等,未來可進一步深入互動,像遊學、夏令營、冬令營等,增加更多名額讓澳門學生參加內地學生的活動,加強兩地青少年互動,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