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立法會昨日舉行全體會議,旅遊局代局長程衛東在回應議員有關美食之都的口頭質詢時表示,為推動本地美食的傳承和創新,特區政府致力從教育、培訓和研究的層面著手,包括:教青局規劃在石排灣CN6a地段教育用地興建“職業技術教育實踐中心”,其中將設立“國際廚藝區”,提供廚藝技能培訓。另外,政府已開展研究建立澳門土生菜資料庫,旨在保存有關的歷史和烹飪技藝的同時,制定土生菜譜的客觀標準和條件。
在會議上,議員梁安琪、高開賢、龐川、李靜儀、鄭安庭等關注舊區有眾多傳統特色飲食老店,政府如何引客入舊區,有何政策、措施協助老店發揚光大?程衛東回應,指經濟局於2017年11月與澳門連鎖加盟商會簽訂了“特色老店扶持小組”合作協議,開展本澳特色老店的調查研究,制訂評定標準,協助企業建立品牌,提升行業競爭力。經濟局與貿促局亦建立了聯絡機制共同制定“會展客商走進社區“的宣導方式,引導會展活動客源深入社區消費。澳門基金會於2003年至2017年資助社團舉辦推廣澳門美食的大型項目及扶助中小企微型飲食特色老店項目,資助金額達澳門幣218,823,000元。
旅遊局多年來均有資助本澳社團舉辦以美食為主題的活動,如“澳門美食節”、“東南亞美食嘉年華”、“牛肉美食節”等,吸引旅客走訪不同區分品嚐,有助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另外,本澳有特色老店在網上“爆紅”後,會出現排隊人龍等情況,確實存在難題及矛盾,但因每間店舖都有不同情況,有的店舖樂意增添人手、或換新舖,但亦有店舖不想擴大規模。因此,局方在宣傳上會謹慎選擇,但有時本澳食店並非因為旅遊局的宣傳才“爆紅”,經營者亦需面對環境的改變或機會增加。
議員陳虹關注當局對在澳門打造特色美食街和夜市的看法。程衛東表示,澳門總體面積只有約30平方公里,營運中的飲食場所共二千多間,提供多元化的飲食選擇。每個地方有本身的特色,澳門是個不夜城,有不少飲食場所從清晨開始營業,也有營業至深夜時段,甚至有部份飲食場所是24小時營業,為有需要的市民和遊客提供無間斷的餐飲服務。相信現時澳門美食設施已能滿足市民和遊客的需求,而大規模永久性質的夜市場所,則受到有限的土地資源制約,將來新城區則可考慮設立本地美食街或夜市。
議員崔世平、葉兆佳關注政府如何加大力度對餐飲業界提供便利的營商條件。程衛東指出,現時民政總署已設有臨時牌照制度,在實地檢查完畢後,如有關飲食/飲料場所的開業不會對公共安全、公共衛生或環境保護構成影響,則可向利害關係人發出有效期不多於六個月的臨時牌照,讓場所可在跟進改善的期間內開業,減低經營成本。旅遊局亦已在草擬中的《酒店的發牌及運作》法案(暫名)建議增設一個臨時經營許可制度,讓設在已領有准照的酒店內的餐飲場所可以開始試業。在優化續牌手續方面,民政總署要求提交的文件數目已由原來5份減少至1份,及推出了網上辦理續牌服務。
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在回應議員有關人才培養計劃時表示,在本澳未申報成功“美食之都”之前,旅遊學院已經開展長期人才培養計劃。在2011年已推出廚藝學士學位課程,該課程當時相當受歡迎,舉辦至今已是第七屆,現時已有三屆畢業生。礙於該校設施限制,並且該課程每年學額較少,只能收取二十多名學生,但報讀學生數目又遠超招生人數。她指出,教青局規劃在石排灣興建“職業技術教育實踐中心”,該中心設有廚藝計劃,她希望該中心成型後,能與旅遊學院合作,利用中心空間作有關培訓,進一步擴大廚藝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另外,旅遊學院一直在做短期培訓和專業培訓,2016/2017學年有三千多名學生參加該院非學歷的餐飲、烹飪類培訓,同時亦有與酒店業界合作,利用酒店設施進行培訓。旅遊學院明年計劃推出廚藝、餐飲方面研究生課程,從更高層次培養人才。同時,希望從招生名額、培訓量、課程提升等三個方面開展工作,培養一批人才建設美食之都。